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该理论在9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国,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已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等不同角度对其作了多种界定。
当前,社会上普遍推行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在中国
早在2004年就有学者指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方法主要是物质流管理,这与德国在2004年之后的环境政策新理念相吻合。循环经济主要的实践形式开展在企业、产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企业层次上的清洁生产方式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原料循环利用和能量阶梯级利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包括企业之间搭建生态产业链条和建设高效共享的能源、水等公共资源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层面上,我国学习日本的“静脉产业”,积极建立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各类废弃物的产业,在消费领域积极倡导资源能源节约、合理消费和绿色消费。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基石。过去五年,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循环经济发展遇到了一定困难。
但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循环经济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在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稳定扩大就业、促进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2.3万亿元,解决就业约3000万人,回收各类废旧资源2.6亿吨,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节能近2.1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90多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2亿吨。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本届循环经济展上表示,新时代,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当其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资源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就在于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只有这样,才能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循环经济于制造业
作为装备制造行业,其循环经济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再制造。让废旧产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和改造,重新焕发生命活力,这就是再制造过程。再制造生产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排放量降低70%以上,而性能和质量达到原新品的程度。
再制造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诸多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相关的鼓励政策也很多。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表示,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发展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以下统称高端智能再制造),进一步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
我国作为制造大国,机电产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机电产品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我国再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中国特色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在再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高端化、智能化的生产实践不断涌现,激光熔覆、3D打印等增材技术在再制造领域应用广泛,如航空发动机领域已实现叶片规模化再制造,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取得积极进展,首台再制造盾构机完成首段掘进任务后已顺利出洞。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近十年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产品认定、技术推广、标准建设等工作基础上,亟待进一步聚焦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和巨大经济带动潜力的关键装备,开展以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为核心特性的高端智能再制造,推动深度自动化无损拆解、柔性智能成形加工、智能无损检测评估等高端智能再制造共性技术和专用装备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推进高端智能再制造,有利于带动绿色制造技术不断突破,有利于提升重大装备运行保障能力,有利于推动实现绿色增长。
我国制造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绿色制造,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聚焦盾构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重型机床及油气田装备等关键件再制造,以及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无损检测等绿色基础共性技术在再制造领域的应用,推进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推动形成再制造生产与新品设计制造间的有效反哺互动机制,完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加强标准研制和评价机制建设,探索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再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到2020年,将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